2013年10月,台北的天氣已經有點兒涼了。因為想約幾個朋友來家裡喝茶,便想買一隻大一點的紫砂壺。
喝茶的人,若喜品味聞香的,往往慢條斯理,會用個小杯子一杯一杯地慢慢品嚐。但在台北這個快節奏的城市,有些人就會像我朋友一樣,用至少150cc的馬克杯,一次就一大杯,這可要買300cc以上的中型壺才夠用
淘寶上,大家公認泥料真實的店家中,開源居砂寶人算是價格較合理的。可是他家那麼多壺,到底哪一把才該入手?我請一位收藏紫砂的前輩級友人前來指點,在網頁上看呀看的:千元以上精雕細琢的名家壺只宜收藏,日常使用時只要搕壞了一個小角都讓人搥胸頓足,自不列入考慮;石瓢西施這類常見的形制,小容量的已經有了,實在不需多買一隻大的。反覆考量下,我們選擇了這隻採用黃龍山原礦金降坡泥的全手工「四方龍鳳壺」。
紙箱裡墊著碎保麗龍,保麗龍上放著紙盒,紙盒裡,一個漂亮的深紅錦盒又被層層氣泡紙緊緊地包裹住防震,這只「四方龍鳳壺」來到台北時,是被嚴密而良好地保護著的。
打開錦盒,四方龍鳳壺身披一襲四方絲巾,端坐其中,真是好一幅寶物的姿態!
降坡泥是1990年代在黃龍山與青龍山交接處的山坡,因公路施工開挖整地而發現的,據說現在原礦已絕,還能見到的,都是原來製壺人在90年代初收藏家中的少量礦源。金降坡則必須從降波泥原礦中再挑選精鍊,才能在100斤純礦中,挑選出大約20斤左右金降坡料,更顯珍貴。
看看壺身,質感和潤的紅棕色泥料裡均勻地佈滿黃色砂質,它的壺嘴一如鳳首,手把則呈現龍身的意象,純手工的作工不算精細,但整體古樸的感覺會令人聯想到商周時期的玉器。
我一直覺得,我們中國的文化到清朝後期就沒什麼新開創的東西可以蔚為風潮了,畫起花鳥,總脫離不了梅蘭竹菊。為什麼不能畫畫「黃心肖鳶尾」或是「鬱金香」呢?這兩種花花型美麗,又適合國畫技法,為什麼不畫?家家都梅蘭竹菊的結果,就是想到國畫就煩,覺得毫無新意!同理,紫砂業著要是每個人都只有曼生十八式,壺藝文化也會呆板而無創意,了不起就是你的石瓢壺體圓潤些,或是他的手把線條更漂亮.......大同小異,有何樂趣可言?更嚴格地說......多數壺商還做不齊曼生十八式呢!只能挑好做好賣的幾種,像是石瓢、西施、仿古幾個款式,由此,更顯得開源居砂寶人的這隻「四方龍鳳壺」饒富趣味,值得購買,當然,也是要有像我這樣有眼光的消費者才行。
打開壺蓋,壺體裡還殘留著雲母,洗淨後,放進大鍋裡,略略放些茶葉,加水煮開,便算是完成了開壺的手續,可以正式使用。
據說天然的好礦源在燒製後會出現一些鐵質斑點,這隻壺也是如此,在壺身另一側接近壺嘴的下方有一塊黑鐵斑,我當它是美人痣。而當初在網頁上看圖挑壺時,友人曾告訴我,這隻壺礦料肌理豐富,粗目的黃砂會使它透氣性良好,易於泡養,我則認為若是用普洱或是紅色這類深色茶湯的茶泡養它,假以時日,色澤應會更殷紅而顯貴氣。
行文至此,該去打電話約人喝茶了!等這隻「四方龍鳳壺」養得漂亮些,我再來拍照比較前後差異。
留言列表